近日有媒体报道,在云南省永胜县,一支以鸟为图腾的家族,姓“nià”。由于姓氏太罕见,电脑信息系统中无法输入和显示,给村民带来了种种不便,族里近700人不得不妥协,放弃了自己真正的姓氏,改姓“鸭”,此事引发广泛关注。(延展阅读:中国有个罕见姓氏,办身份证电脑打不出,全村老少集体改姓“鸭”)
4月24日,上游新闻(报料邮箱:cnshangyou@163.com)记者了解到,辽宁沈阳的“xi”(上下结构,上“亩”下“心”)女士有着同样的困扰,因姓氏为生僻字,她从小就遇到诸多不便,包括升学考试录入信息、孕期建卡遇难题,至今仍无法使用12306订购火车票。
▲因姓氏太生僻,近700人不得不放弃真正的姓氏,改姓“鸭”。图片来源/网络
【资料图】
据报道,云南省永胜县,“nià”姓家族的姓氏,是上下结构,上半部分是少了一横的“鸟”,下半部分是“甲”。由于当前的电脑系统无法识别,“nià”姓村民办理二代身份证时,只好将其拆开,拆分为“鸟”和“甲”二字,从而组成了鸭子的“鸭”。
这种情况并非个例。近日,辽宁省沈阳市居民“xi”女士向上游新闻记者反映,她的姓氏也是生僻字,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念错她的名字,有的人会念成“惠”。她说,“在读书时,自己可能是开学时第一个被点名的,或者永远不会被点名。”
因姓氏是生僻字,也使她在从小到大的生活中遭遇了很多因姓氏带来麻烦事。例如在高考录入考生信息时,她的姓氏就是以“A”替代的,导致她大学毕业后,通过学信网验证学籍时十分困难。
▲沈阳的“xi”女士住院时,收据上的姓氏都是用别的字取代。图片来源/受访者供图
微信无法开通“微信支付”功能、支付宝不能绑定银行卡、银行卡上的户名也不是她本人的名字,至今也无法通过12306购买火车票......这样的例子特别多,每年在办理退税时,她都需要跑到柜台办理业务。其他人三五分钟可以办好的业务,她需要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。
“xi”女士介绍,由于各个单位系统不能识别生僻字,更多时候自己的姓氏都是由乱码代替的,这导致在不同系统中,她姓氏信息并不统一。她怀孕时,因为姓氏原因始终未能办理住院,在即将临盆时,家人多次往返当地医保局重新办理医保卡,在修改为正确名字后,医院方由于无法识别,又只能将名字改成错误的。最终,她的医保卡上仍是错误的名字。
公开资料显示 ,“xi”(上亩下心,读xī或xí)女士的姓氏为生僻字,鲜见于史册和文献。仅有个别专业研究古汉字的书籍作为拾遗补缺列出了字。这个姓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陕西西安、安康等地。
她介绍,在家族的QQ群中,大约有300多名群成员,他们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。自己老家在甘肃兰州,家里同姓氏的长辈在兰州生活,之前也或多或少受此影响。为了避免麻烦,她的弟弟、妹妹已经改了姓氏。
记者了解到,汉字是表意文字,与拉丁文不同,汉字本身与键盘没有任何对应关系。如果想在电脑内打出一个字,首先要有对应且全国统一的汉字编码;其次要有对应的字形;最后,还需要输入法以及应用系统支持,才能打出一个字。
据不完全统计,中国有超过6000万人名以及大量地名、古籍、方言中包含生僻字,这些生僻字因缺少通用编码,无法在数字设备中顺畅输入与显示。
▲进行实名认证时,系统无法通过。图片来源/受访者供图
2022年7月,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新版《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》强制性标准(GB 18030-2022)。据悉,标准首次于2000年发布,2005年第一次修订。新版标准共收录汉字87887个,比上一版增收了1.7万余个生僻汉字,不仅收录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全部汉字,同时覆盖我国绝大部分人名、地名用生僻字以及文献、科技等专业领域用字,为传承中华文化、增强中文信息处理能力、满足姓名生僻字人群用字需求提供标准保障。该标准将于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。
同时,腾讯和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,于今年4月20日共同发布了全国首个征集生僻字的小程序。将征集来的生僻字将经过考证、审查、赋码等一系列环节,专业审核通过的生僻字将被收录进国标字库,并最终实现在电脑、手机等设备及信息系统中输入与显示,让生僻字真正走进数字世界。
“xi”女士告诉记者,在小程序上线后,她第一时间将自己的姓氏进行提交,“希望未来可以收录进国产标字库。”
上游新闻记者 张莹
编辑:朱亮
责编:范永松 李洋
审核:冯飞